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不想发火、不想失控,可是无论之前如何下定决心,某个事件仍然会触发一连串的反应,就像开启了一个自动化的进程,一旦按下按钮就没法停止,而自己只能在事发后再次后悔。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不想发火、不想失控,可是无论之前如何下定决心,某个事件仍然会触发一连串的反应,就像开启了一个自动化的进程,一旦按下按钮就没法停止,而自己只能在事发后再次后悔。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不想发火、不想失控,可是无论之前如何下定决心,某个事件仍然会触发一连串的反应,就像开启了一个自动化的进程,一旦按下按钮就没法停止,而自己只能在事发后再次后悔。
留心自己坐着的姿势
是端正坐好一动不动
还是放松完全陷在椅子里
你的手在哪里
是环抱膝盖
是撑着身体
还是不断抚摸某个部位
你的声音
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尖锐高亢
还是轻声低语
是没有办法停止
还是
唯有颤抖卡住的喉咙
一个字都说不出
为什么会这样
你的头脑不记得
但身体从来没忘
身体的语言
是潜意识的语言
——来自Zvika的派索工作坊
我们的身体,如实记载了我们过去所有的经验与记忆,所有我们头脑早已不再记得的,却丝毫不差地记载在我们的身体里,并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感、思维与心灵。
派索课程的创始人Pesso夫妇在早年的专业舞蹈教学生涯里,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经验丰富的舞者无论如何都无法完成某些舞蹈动作。随后他们发现,这些被“冻结”的动作(“Frozen Movement”)跟舞者们早期的情感经历有着紧密联系。
这些由过去的经历和事件留在我们体内的阻塞(blockage),表现为深层次的潜意识及身体语言,更进一步,则影响甚至决定着我们的思考和体验方式。
心理层面的问题可以在身体层面得到答案;而身体的语言则是潜意识的语言,科学家们也早已证实这一观点。
外界的信息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系统,产生电脉冲(electric impulses)。这些电脉冲随后会在我们的神经细胞上留下印记。如果相似的信息重复足够多次,大脑中的海马区(被认为是感情和记忆中心的部分)将被反复激活,这些信息将会进入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在身体层面则反映为习惯动作或固定模式。
从此,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
派索将我们受到的影响比喻为“镜片”(lenses)。当我们带上各色眼镜,世界的本然消失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潜意识让我们看到的。
我们听到的一切
都是观点
不是事实
看见的一切
都是视角
不是真相
——马克·奥勒留 《沉思录》
身体和潜意识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很早之前,弗洛伊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治疗之前,他会将自己的手放在来访者头顶做身体接触,但这样做,一对一的治疗师-来访者关系就被模糊了。于是在之后,他放弃了这种做法。
但来访者的问题并不只是语言认知层面的,性虐和其他虐待带来的创伤很明显也包括身体。而在派索团体的安全氛围和稳固的情境设定中,治疗师将会架设一条身体和潜意识之间的桥梁,能使来访者在团体中将情绪安全地表达在身体层面。
因为大脑的高可塑性,改变可以在大脑内部发生。在课程中,咨询师会首先激活来访者的固有自动进程(automatic processes),将自动行为从习惯记忆中提取出来,在将其重新储存在意识层面的活跃记忆中。
而Pesso夫妇相信,除了重建记忆和注意来访者的历史人生剧本之外,让来访者直接体验到人生故事的 “本可以”的剧情更加重要和治愈。
潜意识很难被改变,因为在意识层面和日常记忆中已经难觅其踪迹了。在语言无法触及到的深处,派索通过身体的直接体验到达。而相比于旧有记忆的宣泄(let out),派索更注重新记忆“进入”(come in)的过程。
1961年,Pesso夫妇在随后的治疗中逐渐抽取出精华,将治疗步骤浓缩为“结构” (structure)。
治疗师会在结构中帮助我们重新塑造链接,让我们看到:除了以前被动接受的经历,作为成人,我们还有其他的选择。而这些选项,唯有我们亲身体验过,才能在之后靠直觉辨认出相似的情境;才能学会跳出模式,做出不同的选择。
“结构”(Structure)
切入主题
由来访者自我讲述,或经由冻结身体动作切入。
还原真实场景
邀请团体成员进入系统心理剧,还原主题发生的真实场景。
治疗师带领系统前进
系统还原后,治疗师将根据自身的敏锐度与经验,带领来访者打开,推进记忆释放与疗愈。
改写身体剧本
通过系统特定的结构角色(支持者、理想父母、坏父母等种种),进行场景释放转化,治疗师会进行全新身体记忆剧本的设计,让来访者从身体(动作接触)、感官感受(听到或看到)、情绪(情感体验)、头脑(思维与信念)等多个层面,经历全新的记忆。
记忆整合
协助来访者将全新的身体记忆整合到生活中,开启生命全新的选项。
被一个人这样深深地爱过,尽管那个爱我们的人已经不在人世,也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永远的印记。它就藏在你的皮肤里。
——邓布利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空间需求
这是我们生命源头的需求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自信
是否坚信自己是有价值的
都与这个需求紧密相关
而这关乎于自己的出生是否受到欢迎
是否在家庭中拥有位置以及足够的空间
支持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
你是否经常无法向别人求助
而总倾向于过度付出
这来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
是否收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支持
是否感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支持
滋养需求
内在的匮乏感
与不值得感
内心无法连结的分离感
来源于童年是否从父母及家庭收获足够的爱与关注
派索会教给我们
学会慈悲的自爱方式
学会先照顾好自己
才有力量去照顾他人
保护需求
内在深层的恐惧“黑洞”
与无法拥有安全感的创伤
来源于在童年或成长过程中
经历过的伤害或惊吓
和未被给予足够关注和陪伴所遗留的障碍
在派索的安全氛围中
重新收获内在的深层安全感
充满勇气与力量的回归当下
界限需求
你是否总是无法拒绝他人
没有保护自我的边界
关系中的无力感
无存在感
都来源于模糊的人际界限
在派索课程中
学会拥有力量
能够不带内疚感地对他人说“不”
并且有力量表达和争取自己想要的
对潜意识和固有模式来说
没有体验
就没有改变
用最直觉的方式
在条件反射前
退后一步
摘掉眼镜
看到事物的本然与如是
切断代代相传的伤痛
看到不同的选项
这次
搭乘派索课程的时光机
回到过去
也看到当下
你的人生剧本
由你来写
课程信息
01 招募对象
希望提升自身能量,生活品质的人士
希望更直接更迅速获得内在自我探索,自我成长的人士
对舞动治疗和探索人的心理奥秘有浓厚兴趣的人士
心理咨询专业人士,以及心理学或心理咨询爱好者
希望调节饮食,睡眠障碍等神经症状,缓解抑郁体验,改善亲子、夫妻等各类人际关系的人士。
02 时间
2022年2月18日-20日(3天)
03 费用
6800元/人,早鸟价:老学员减1000元(截止日期10.30)
04 地点
广州(具体地址待定)
05 报名须知
报名电话020-37653121
确认席位以付款到账顺序为准
由于导师安排原因,席位一经确定,不可退费,可以转让。
如果名额已满我们会把您放在候补名单,等候替补。
END
References:
“Frozen Emotions/ Gestolde Emoties,”a half hour documentary on PBSP by the Dutch television series, “Northern Light.” (1999), https://pbsp.com/theory-techniques/videos/
Freud: From Individual Psychology to Group Psychology, M. Andrew Holowchak, 2012
学员反馈
精彩回顾